电话:010-68478510

空间再生

北京朝阜路旅游产业发展规划

设计时间:2009年

项目地点:北京,朝阜路

规划范围:东起朝阳门西到阜城门

朝阜路东起朝阳门西到阜城门,一条横贯北京东西的重要轴线,一条穿越北京时空的文脉线,总长7.45公里文物保护共48处,由八条街组成。与北京其它的主要道路一样承载着繁重的交通压力,路边公共停车场很少,多为办公大院内部停车,沿路的景点多为封闭式管理,目的性消费为主要特点,随机性消费极少。各景点虽然特征明确,主题鲜明,但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强,相互很难借势,目前消费与体验形式很少,而其作为城市核心区,应补充与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旅游休闲项目,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为景点项目提供稳定的客源,使这些景点能够补充一些日常的生活消费项目。
    依托现状资源,开发“中间胡同”,将国际性旅游和文化艺术、时尚消费产业填充到“中间胡同”里,打造首都文化中心一条街,围绕朝阜文化街形成京城核心区域文化生活新局面:中间胡同的开辟会带来集创意产业开发、国际文化交流、体验、生产与生活为一体的和谐局面,为已有的旅游景点提供最为稳定的客源。
    通过引进新的文化产业,带动人流的进入,带动周边地区进入休闲型生存状态,周边区域和人口将形成旅游服务产业和经营形态。由政府引导、指导,民间自发进行创意改造,将居住,经营等不同空间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变化,逐步完善。在点的带动与线的拉动下逐步形成片的激活。在片区内形成一个重要的相互关联的内容,这些内容吸引人们穿行在点之间的线上,呼唤线的状态,支持点的发展。有交流的广度、密度和深度延伸,形成完整的综合循环体,是网络式开发模式。

依据具体空间的深入调研,对现场的建筑、构筑物进行充分评估论证之后进行整合梳理。将不可修复的传统建筑和与空间不协调的私搭乱建进行清理,空出通廊或小广场,这些通廊的蔓延形成了在原有前后胡同之间的“中间胡同”,通过中间胡同的串联来扩大院落的体验空间。将历史的胡同转换成当代的街道。